365bet主页  > 生态建设

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提升工程规划大纲(2013-2020年)

设置字体大小:【 】 【打印】 【页面调色板  发布时间:2016-01-07


 

 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提升工程规划大纲(20132020年)

 

第一章  林业生态省建设现状

第一节  主要成就

一、造林绿化成效显著

       《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实施五年来完成造林面积,包括各省级生态工程、产业工程造林面积,森林抚育和改造面积。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重点地区防护林等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情况,国家造林补贴试点、国家森林抚育补贴试点建设情况。全省最新林地面积、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森林覆盖率等,五年新增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森林覆盖率等,建成林业生态县数量等。

二、林业产业稳步发展

       《规划》实施五年来新增用材林和工业原料林面积、经济林面积、花卉苗木面积、森林公园数量、生态旅游景区数量等。全省现有用材林和工业原料林面积、蓄积,林纸、林板、林产品加工企业情况;经济林总面积、产量;花卉苗木面积、销售额;各级森林公园数量和生态旅游景区数量,游客量,收入等;五年来,全省林业产业产值平均增长速度,2012年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等。

三、森林保护体系不断完善

       《规划》实施五年来森林防火、森林公安、有害生物防治、森林资源管理、公益林补偿、野生动植物保护等建设情况及目前的现状。

四、间接减排效果明显

       《规划》实施五年来,组织实施国家和省级平原农田防护林体系初步形成、粮食高产稳产;沙化土地面积逐年减少,风沙区生态环境好转;山区水土流失面积逐步减小,强度减轻;2011年林业生态效益价值评估情况等。

第二节  基本经验

        一、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是加快林业发展的关键

        二、科学规划是加快林业发展的基础

        三、不断深化林业体制改革是加快林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四、实施管理创新是提高林业建设水平的重要途径

第三节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森林资源总量不足,生态环境脆弱

      全省现有森林面积、森林蓄积,人均森林面积、森林蓄积情况;森林覆盖率现状,在全国排名。林地面积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比例等,林地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难以满足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质量不断增长的需求。各种自然灾害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影响农业生产;水土流失严重,山区宜林荒山荒地面积大、立地条件差、绿化难度大,平原区沙化土地面积大,沙丘沙荒地亟需治理。

二、森林结构不合理,生产率低

       有林地树种以纯林为主,混交林比例偏低,结构简单;林分龄组结构不合理,以幼、中龄林为主;单位面积蓄积量低。平原地区骨干防护林带尚需完善,树种单调,结构单一;山区尚有大量残次林分和灌木林,部分中幼林因密度大而生长缓慢。

三、资金投入不足,支撑保障能力不强

      林业生态省建设实际投资与《规划》比,省级资金与国家资金比等;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林业科技等支撑保障体系投资与《规划》比等。

第二章  规划的背景和必要性

第一节  规划的背景

       2007年,河南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建设林业生态省的重大决策,省林业厅组织编制了《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省政府批准并以豫政〔200781号文件印发了《规划》。经过五年的实施,《规划》中的生态工程造林面积、森林覆盖率、林业产业总产值等主要目标基本实现,但森林资源培育中的森林抚育和改造、林业产业工程、支撑保障体系等剩余的建设任务仍然较大。目前我省林业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总体上是一个缺林少绿的省份,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的总量不足,人均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森林资源质量不高,生态环境脆弱;随着全省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资源能源消耗还将继续增加,经济发展与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矛盾日渐突出,扩大环境容量和拓展减排途径的任务十分艰巨;林业"双增"目标的任务很重。据河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调查监测,目前我省的森林覆盖率、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林地生产率分别为22.68%5681万亩、1.36亿立方米、3.07立方米/亩,与我省林业"双增"目标相比有一定差距,与省政府编制的《河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到2030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30%的要求相比差距更大。同时,全省现在还有大量的宜林荒山荒地、沙化土地和沟河路渠两侧、四旁隙地等适宜造林绿化,农田林网亟需完善提高,林业发展的潜力很大。

第二节  规划的必要性

       一、是实现科学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实现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科学发展道路。林业作为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中居于战略地位。中央林业工作会议进一步确立了林业的"四个地位",明确赋予了林业的"四大使命",深刻揭示了林业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加强生态保护,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也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生态问题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最大的制约因素,生态产品已成为全社会最短缺的产品。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承担着生产生态产品的重要职能,解决生态问题迫切需要加强林业建设,加快构筑国土生态安全屏障。

 二、是落实"四个重在",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必然要求

       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是"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强调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节约集约利用资源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不断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构建"四区两带"区域生态网络,建设黄河中下游、淮河上中游生态安全保障区。目前我省总体上森林资源贫乏,自然灾害频繁,生态环境脆弱,只有加快林业发展,构建完备的生态体系,不断增强森林生态系统整体功能,实现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才能持续改善生态状况,维护我省国土生态安全,为中原经济区建设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中原经济区是全国粮食的主产区,承担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提高粮食产量,最有效最根本的措施之一就是发挥农田防护林体系的生态屏障作用。农田林网的防护作用,能够使风速平均降低35%-40%,蒸发量减少10%,农作物平均增产10%左右。以全省年粮食产量1000亿斤计算,我省农田防护林体系对全省粮食生产能力的贡献可达百亿斤。只有加快林业发展,巩固完善高效益的农田防护林体系,更好地发挥其生态屏障作用,才能减轻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的威胁,维护我省第一粮食生产大省的地位。必须按照"四个重在"的要求,持续提升林业生态省建设的质量和水平,构筑中原经济区建设生态屏障。

 三、是河南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

       我省作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工业制造基地,能耗高、排放量大,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节能减排的压力将会越来越大,环境容量亟需增加。森林固碳减排,具有投资少,综合效益大等优点,是赢得排放空间和发展时间、抢占经济竞争优势的巨大潜力所在。我省现有林业资源固定的二氧化碳量相当于全省国有用燃煤二氧化碳排放量的1/4左右,起到了重大的间接减排作用。只有加快林业发展,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加林木蓄积量,全面增强森林的碳汇功能,才能不断提高我省工业发展的环境承载能力,扩大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容量。

 四、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河南林业产业发展的需要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我省农村人口比例大,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民生问题更为突出。解决"三农"问题最现实的选择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充分挖掘林地潜力,不断提高林地单位产出率,通过积极发展林产品加工业、森林旅游业等,促进农林牧副渔结构合理、协调发展。加快林业发展,不仅可以进一步扩大林产品的供给,而且可以为药、果、茶、油等加工企业提供主要原材料,拉长二、三产业链条,增加就业容量,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发展木本粮油,可以改善人民的膳食结构,提高生活质量,增强后备粮油储备能力,保障粮油安全。发展生物质能源,具有清洁安全、可再生、可降解、不与农争地、不与人争粮等优点,可维护能源安全。

五、是实现林业"双增"目标,促进河南林业发展的内在需求

       林业"双增"目标是胡锦涛总书记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向国际社会对世界作出的承诺,被纳入国家和省"十二五"规划,并被确定为约束性指标,是各级政府必须完成的任务。因此,必须加快林业发展,确保完成"双增"目标。同时,随着我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木材和林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缺口越来越突出,发展林业是保障木材、林产品等资源安全的迫切需要。我省气候温和,降雨量充沛,适宜大量的速生、优质树种生长。全省现有XX万亩的宜林荒山荒地需要绿化,平原地区农田林网完善提高的任务还很重,林地利用率和生产力提升空间很大,劳动力资源丰富,林业发展的潜力很大。随着我省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求增加,加之国家对耕地保护力度的加大,大量用地项目大规模向林地转移,林地保护压力越来越大。要严格按照国务院批复的《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20102020)》的要求,将林地保护与耕地保护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切实加强对林地的保护,强化对征占用林地的控制和引导,严厉打击毁林开垦和乱占林地等违法犯罪行为,有效遏制林地非法流失,确保我省现代林业建设持续快速发展,为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生态基础。

六、是繁荣生态文化,推动文化大发展的迫切需要

       生态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生态文明的基础。繁荣生态文化的目的是全社会形成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良好风尚,使人们更加自觉地保护生态、爱护环境、节约资源能源。大力发展生态文化,可以引领全社会普及生态知识,树立生态道德、崇尚生态文明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林业在繁荣生态文化中扮演着主要角色,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博物馆、展览馆等是生态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能够为深化文化内涵、提升全社会生态文明观念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三章  指导思想、目标和任务

第一节  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转变林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确保如期实现"双增"目标为核心,以兴林富民为宗旨,落实"四个重在"实践要领,持续提升林业生态省建设水平,努力构建中原经济区"四区两带"生态网络,为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做出新的贡献。

第二节  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双增"和生态省规划目标为核心任务,建设中原经济区的生态屏障

必须紧紧围绕林业"双增"和生态省规划目标,以严格保护林地为前提,坚持依托林业重点工程,加快造林绿化步伐和森林资源培育,全面开展森林抚育经营,提高林地生产水平,确保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同步增长。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建设结构合理、功能齐全、持续高效的林业生态防护体系,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构筑生态安全屏障。

       二、坚持以兴林富民为宗旨,奠定农民持续就业增收的坚实基础

 林业是一项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林业可以吸纳大量劳动力就业,而且经营林业效益稳定持久,最容易为广大农民所接受。我省多数人口生活在农村,必须牢固树立兴林为了富民、富民才能兴林的理念,做到在富民中兴林,在兴林中富民,不断提高林业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

       三、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建立林业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必须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推进基础改革任务的同时,深化配套改革,着力建立健全公共财政支持制度、林业金融支撑制度、林权保护和流转制度、森林采伐管理制度和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林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与服务体系,启动国有林场改革,着力解决与现代林业科学发展不相适应的体制机制、政策措施和管理方式,建立促进林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长效机制,不断增强林业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四、坚持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激活林业发展的内在潜力

       必须坚持在转变中谋发展,在发展中促转变,从数量扩张向数量质量并重转变,更加注重效益,更加注重保护现有森林资源,巩固生态建设成果。更加注重加强森林经营、提高造林质量和森林质量。更加注重林业产业结构调整,更加注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更加注重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作用。

        五、坚持以固碳减排为重要内容,提升林业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必须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提高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通过加强林地保护、严格控制林木采伐和湿地占用、强化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和森林执法,减少毁林排放;通过木材防腐、改性等措施延长木材寿命,维护自然生态系统固碳总量,增强森林固碳能力;积极发展碳汇林业,增加森林碳汇,抵减工业排放,努力构建林业碳汇计量与监测体系,提升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六、坚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尽量少占用耕地

新造林地原则上在宜林荒山荒地和未利用土地上安排。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生态能源林全部规划在宜林荒山荒地上;农田防护林网、防沙治沙工程根据农田防护和沙化土地治理技术规程进行规划,不多占用耕地;环城防护林、围村林、生态廊道工程遇到耕地地段时,按标准下限进行规划,尽量少占用耕地,且这些工程只安排造林规模,不改变土地地类,其林木生长所占用土地仍按耕地管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维持全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第三节  建设目标

       到2020年,全省森林面积、蓄积稳步增加,林种树种结构趋于优化,森林质量明显提高,森林碳汇量显著增加,森林功能大大增强,木材及其它林产品有效供给稳步增长,林业主导产业快速发展,生态文化体系基本形成,全民生态意识明显增强。

一、主要目标

--林地保有量达到7890万亩以上。

--森林面积达到626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5.00%以上,林木绿化率达到32.00%以上。

--森林蓄积量达到19160万立方米以上。

--林业产业年总产值达到XX亿元以上。

--形成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林业产业化集群75个。

--森林植被总碳储量力争达到XX万吨以上,林业资源综合效益价值达到XX亿元以上。

二、具体目标

--林地生产率达到4.53立方米/亩。

--平原农区防护林网、农林间作控制率保持在90.00%以上,沟、河、路、渠、湖库周边宜绿化地段绿化率保持在90.00%以上。

--湿地面积达到XX万亩,自然湿地不合理达到XX%以上。

--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稳定在3%左右。

--90.00%以上国家和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80.00%以上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种类得到有效保护。

--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90.00%以上,城市、乡镇、村庄、社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00%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0.5平方米。

--商品材年产量XX万立方米左右,人工林商品材供应率达到90%左右,木材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

--主要经济林产品总产量达到XX万吨,产值XX亿元。

--主要造林树种种子全部实现基地供种,良种使用率达到68%

--森林火灾受害率稳定控制在1‰以下。

--林业有害生物成灾控制率在4‰以下。

--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XX%

--林业生产累计直接提供就业机会XX亿个工日。

--森林公园总数达到XX个,面积达到XX万亩,森林旅游累计接待游客XX亿人次,产值XX亿元。

第四节  主要任务

 

提升林业生态建设水平

       充分发挥林业在生态保护与建设中的主体功能,以保护建设森林、湿地生态系统和维护生物多样性为核心,实施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全面加快国土绿化步伐。实施湿地保护工程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现有的宜林荒山荒地和宜林沙荒全部得到绿化,对一般灌木林地进行改造造林,加强新型农村社区绿化,对农田防护林进行完善提高,加强森林经营,提高森林质量和林地生产率。完成生态工程造林更新2314万亩,森林抚育经营3643万亩。

提升林业产业建设水平

       加快发展绿色富民产业,大力提升传统产业,积极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木本粮油、特色经济林、花卉苗木、木材及林板林纸一体化、生物质能源林、林产工业、森林旅游、林下经济、林业生物产业、野生动植物繁育利用等主导产业,在全省建立起一大批布局科学合理、主导优势明显、产业特色突出、市场竞争力强的林业产业集群,逐步形成能够在农民增收致富和县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主导性、支柱性作用的产业。建设原料基地843万亩。

三、提升生态文化建设水平

       以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植物园、学校、博物馆等生态景观或教育资源丰富的单位为基础,创建一批重点生态文明、生态文化教育基地。逐步使我省每个省辖市建设1个国家级生态文明或生态文化教育基地,每个县有1个地方级生态文明或生态文化教育基地。

四、提升支撑保障体系建设水平

       全面加强森林资源管理、森林防火、森林公安、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林业应急体系、林木良种、科技创新、林业信息化、基层林业服务体系等支撑保障体系建设。

第四章  总体布局

    按照"四区两带"进行布局。

一、桐柏大别山地生态区

二、伏牛山地生态区

三、太行山地生态区

四、平原生态涵养区

五、沿黄生态涵养带

六、南水北调中线生态走廊

第五章  林业生态体系建设

一、天然林资源保护二期工程

二、退耕还林工程

三、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三期工程

四、太行山绿化三期工程

五、山区生态体系建设工程

六、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七、防沙治沙工程

八、生态廊道网络建设工程

九、城镇林业生态建设工程

十、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

十一、湿地保护工程

十二、森林经营工程

十三、外资林业建设工程

           第六章  林业产业体系建设

第一节  绿色富民产业建设

一、木本粮油产业

二、特色经济林产业

三、林下经济产业

四、森林旅游产业  

五、花卉苗木产业

六、野生动植物繁育利用产业

第二节  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建设

第三节  林产工业建设

一、木材加工业

二、木浆造纸业

三、经济林产品储藏加工业

第四节  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

一、生物质能源林基地培育产业

二、林业生物产业

第五节  林业产业集群建设      

第七章  生态文化体系建设

第一节  加强生态文明和生态文化教育基地建设

第二节 推进城乡绿化美化一体化建设

第三节  加强生态文化产品创作和宣传

第八章  支撑保障体系建设

第一节  加强森林资源管理

一、全面加强林地林权管理

二、积极推进森林资源管理

三、加强森林资源监测体系建设

第二节  建立健全林业防灾减灾和应急体系

一、加强森林防火

二、加强森林公安建设

三、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四、加强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

五、强化林业应急体系建设

第三节  加快林木良种化进程

第四节  加快科技创新

第五节  加快推进林业信息化

第六节  加强基层林业服务体系建设

第九章  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

第一节  投资估算

一、估算依据

二、投资标准(由厅里共同研究投资标准)

三、投资估算

第二节  资金筹措

一、各级财政对规划建设的投资预测

1、国家投资

2、省本级财政投资

3、市县级财政投资

二、吸引社会资金

第三节  效益分析

一、生态效益

二、经济效益

三、社会效益

第十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实行目标责任制

第二节  加大林业建设投入

第三节  深化林业改革

一、巩固集体林权制度基础改革成果

二、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深化改革工作

三、推进国有林场改革

第三节  建立健全林业补偿补贴制度

第四节  完善林业发展的市场体系

第五节  加强林业机构队伍建设

一、强化林业行政管理体系

二、加强林业人才培养

第六节  加强林业法制建设

一、积极推进生态立法

二、提升林业执法能力

三、加强依法行政能力建设

 

 

 

 

 

信息来源:365bet主页管理员 | 责任编辑:365bet主页管理员